用竹建筑構筑當代中國鄉村,這些國際建筑師有話說
更新時間:2021-03-18 22:19:28 字號:T|T
國際竹建筑雙年展從規劃到營建,都遵循因地制宜、***地取材、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的原則,竹建筑從營建之日起,便融入了村莊,成為了村莊的一...
國際竹建筑雙年展從規劃到營建,都遵循因地制宜、***地取材、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的原則,竹建筑從營建之日起,便融入了村莊,成為了村莊的一部分,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永不落幕雙年展,從本質上探索了中國鄉土建設新的路徑,因其“在地性”的鄉土實踐,我們可以通過竹建筑在自然界中的變化,感受其生命的演變過程,并在鄉土踐行中建立起一種動態的學術觀念,總結、探索、提升“低技術”在鄉土建設中各種可能,創新鄉土建設作為一種個案的文化選擇,以此,開啟民智重新認識身邊美好的事物,如:竹、夯土、壘石、匣缽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。借此,融入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,并以竹為載體營造具有文化內涵的鄉村社區,展示人與自然、人與建筑、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。
竹建筑雙年展所使用的方法是低技術的,如:竹的加工、夯土、壘石等,基本上是當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,但它是“升級版”的低技術。從設計構想到落地實施的過程非常艱難。面對十一位建筑師天馬行空的創造力,我們用了將近八個月的時間,對各類加工的工藝,進行數據的采集與實驗,在沒有任何參照與借鑒的前提下,面對這個充滿未知數的項目,只能一邊學習,一邊研發,一邊施工,施工方必須對設計的實施具備二度創作的能力,踐行過程好比翻山越嶺,目前為止,需要深化的設計方案、工藝研發、建筑實踐依然都是同步展開,今天我們只能說:基本上形成了比較完善的“低技術”工法和各項工藝指標。假如將雙年展的竹建筑形容為藝術建筑或精神建筑,我想它是名符其實的。